多年來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很重視藝術的培育,從德智體群美,到一生一體藝,再到近年的STEAM (STEM + Art), 每個年代的教育口號都有強調藝術。究竟藝術除了”陶冶性情”之外,還有甚麼重要的功能呢? 藝術是一種追求美的態度,亦是自我要求提升的起跑線。藝術講究作者對細節的觀察和表達,亦強調受眾的感知和體驗: 畫家鑽研筆觸強弱、光影對比、顔色質感, 音樂家研究音色質感,和聲變化、呼吸深淺, 舞者探索節奏動作、線條剛柔、空間收放。藝術家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細節的精度,務求受眾能最大程度感知到自己希望表達的情緒,氣氛等言語難以表達的感覺。 教育所提倡的藝術並非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家,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接觸藝術的過程中能自然而然地找到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方式,本能地在這種方式之中認識並完善自己,然後將這種自我追求的態度應用於人生和學習之上。 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天分”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每個人總會有相對較強或較弱的能力。所有藝術都要求感官和思維的統合,難度之高令人在學習藝術時都會較常遇上難關和瓶頸,而這些時刻正正就是好好認識自己的時間。亦正因每一種藝術的形式都是殊途同歸,以沒有天分為由放棄或”轉會”學習其他藝術,同樣的問題遲早還是會再次出現。 學習藝術是培養下一代自我要求和抗逆能力的特效藥,但是把藝術當作興趣卻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關而不作堅持,以興趣為由作為掩飾,看上其他興趣後重新遇上難關時便更容易放棄,最終只會養成放棄和推卸責任的習慣。藝術啟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不懈的堅持和良師的協助,才能真正體會到藝術的影響力。
Comments